为探索混合现实(MR)技术在自然文旅场景中的创新应用,广州工商学院“星芒科技团队”于近日走进广州市花都区蝴蝶谷景区,开展实地调研。此次调研聚焦MR技术在生态教育、场景活化及流量转化中的创新应用,试图为“小而美”景区开辟一条虚实共生的突围之路。
探秘蝴蝶谷:自然与童趣交织的生态乐园
蝴蝶谷景区以“生态养生”为核心理念,拥有室内蝴蝶园及鹦鹉互动体验区。景区内植被覆盖率超90%,负氧离子浓度常年保持在12000个/cm以上,是家庭亲子游的热门旅游地。春林北路的茶文化体验馆、蜿蜒的蝴蝶生态步道以及鹦鹉园内灵动的鸟类互动项目,共同构成了“自然教育+休闲娱乐”的独特体验。
调研中,团队成员深入考察了蝴蝶谷的核心区域。在蝴蝶园,成千上万只彩蝶翩跹飞舞,与游客“零距离”接触;鹦鹉园内,孩子们可通过喂食与鹦鹉互动,感受自然的灵动生机。在采访中,鹦鹉园工作人员表示:“蝴蝶谷的优势在于自然生态与亲子体验的结合,但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放大这种吸引力,是我们关注的焦点。”然而,在流量时代,这份静谧的美好却面临着困境:静态展陈难以触发深度互动,文化体验缺乏时空穿越的媒介,线上吸引力始终未能破圈。在采访中,团队了解到蝴蝶谷存在线上流量小,静态展示难以激发互动深度、茶文化体验馆缺乏历史温度三大痛点。
图1 团队成员采访蝴蝶谷鹦鹉园的工作人员
MR+自然文旅:打造“虚实共生”的亲子体验新场景
针对蝴蝶谷的生态特色与家庭客群需求,星芒科技团队提出了一系列MR技术应用设计。团队负责人指出:“MR技术不仅能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,更能通过虚实交互创造寓教于乐的体验,尤其适合亲子场景。”
例如,在蝶舞蜂飞体验馆,游客佩戴MR眼镜后,可触发“虚拟蝴蝶孵化”互动——孩子们通过手势操作,观察蝴蝶从蛹到成虫的全生命周期,并参与虚拟放飞;在茶文化体验馆,MR技术可还原古代制茶工艺,游客可“穿越”至茶园,与虚拟茶农学习采茶、炒茶技艺,增强体验趣味性。
图2 星芒科技团队在蝶舞蜂飞体验馆入口合影
图3 团队成员在蝶舞蜂飞体验馆测试MR环境自适应算法
图4 团队成员“穿越”至MR重构的古代茶园场景
技术攻坚:为室内场景重塑MR解决方案
蝴蝶谷的室内沉浸式体验和家庭客群的需求对MR技术提出了全新挑战。为此,星芒科技团队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以轻便设计、高分辨率及高效交互方式为优势的混合式分体眼镜,动态优化虚拟画面的清晰度与稳定性。
调研期间,团队还邀请景区工作人员及游客体验MR原型设备。一位带孩子的母亲表示:“虚拟蝴蝶互动让孩子兴奋不已,这种科技与自然的结合既有新意又有教育意义。”景区小卖部工作人员在体验后坦言:“MR技术能让静态的标本‘活起来’,应该能吸引更多年轻家庭。”
图7 团队负责人邀请景区小卖部工作人员体验MR眼镜并进行讲解
未来展望:科技赋能“小而美”景区的破圈之路
此次调研为蝴蝶谷勾勒出“MR+自然文旅”的转型蓝图。对线上流量小,静态展示难以激发互动深度、茶文化体验馆缺乏历史温度三大痛点,星芒科技团队提出“线上预体验+线下深互动”的双线模式——游客可通过MR虚拟导览提前“云游”蝴蝶谷,激发实地游览兴趣;线下则通过场景化MR交互提升停留时长与消费转化。
团队负责人强调:“MR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炫酷的视觉效果,更在于用数字手段讲好自然故事。未来我们将针对亲子客群开发轻量化MR设备,降低使用门槛,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文旅普惠。”
蝴蝶谷调研是星芒科技团队在“MR+自然文旅”领域的又一重要实践。通过科技赋能,静态的生态资源得以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,传统景区亦能焕发数字化新生。正如蝴蝶破茧的寓意——科技与文旅的融合,正为“小而美”景区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窗口。